当前位置: 首页 > 相关下载 > 学院文件 > 正文

相关下载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十二五”建设规划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11-03-04

     外国语学院从1972年我校外语系的建立就开始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学,30年来学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外国语学院从1972年起招收英语专业大学普通办班学生,1977级年开始英语师范专业的本科教育,到目前已开设英语(师范)、英语(非师范)、日语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523人。学院从1999年开始英语专业的硕士点建设并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已经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和学科教育(英语)教育专业硕士,在读研究生189人。随着学院的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培养人才的质量的提高,我院的英语学科在重庆市的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战线领域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在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发和撰写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5-2006》和《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中,我院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含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专业)连续两年在全国160多个院校的同类学科中被评为B+等级,学院的本科英语(师范)专业也已有三十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我市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领域占有独特的地位,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更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面对众多高校开办英语专业,如何加快专业学科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外语人才培养的路子,面对新的形势,特编制《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绩

1.专业发展及结构调整

成功申报日语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现在校生200人左右。2008年英语(非师范)开始招收英语(信息技术)方向的学生,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实验教学条件改善

“十一五”期间,学校本科教学重心迁往大学城校区,并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外国语学院抓住这两大历史发展机遇,加快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添置了一系列新教学仪器设备。

12间专业数字语音室,共98座,价值约50万元;用于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的听力课教学,效果显著。

210间专业口语教室,共500座,价值约80万元;用于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的口语教学,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小班听说课教学,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的好评。

32间多媒体自主学习室,共100座,价值约50万元;用于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使用频率高,效果显著。

4)一套“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系统”软件(校园网络版),价值16.5万元;用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的课外自主学习环节,效果良好。目前已推广到全校大学英语一二年级所有学生。

52台服务器,价值6万元;用于大学英语课程配套软件平台搭建,形成对课内教学内容的辅助和支持,效果良好。

3.质量工程

“十一五”期间,建设一个市级教学团队(英美文学教学团队),两个校级教学团队(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教研室和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学团队),一个校级特色专业(英语),两门校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和大学英语)。

4.教师队伍

新一轮内部体制改革,学院领导和科级干部调整,以及学院内部改革,搭建起管理的基本框架。我院的专职教师已达到1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7人。引进博士一名,在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者5人,拥有硕士学位者92人,硕士生导师的队伍扩大到8人。

5.科学研究

“十一五”期间外国语学院一如既往积极组织学科力量申报各级各类的科研课题,争取获得2个省部级科研课题,争取科研经费达到3万元,并冲击国家级科研课题,“十一五”期间将争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400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等6部。

6.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

学科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包括谢应光、董洪川、贺微、吴显友、杨捷、王方路、何加红、余泽梅、曾雪梅、骆文琳等人员; 包括 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博士2名,硕士7名;5名硕士生导师。

本学科研究目前包括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和文体学4个主要研究方向。

7.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

学科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包括吴念、张荣建、蒋显菊、冯丽颖、雷健美、方丽、肖燕、南波、范娟、程晓丽等人员; 包括 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其中有硕士学位者5人,硕士生导师4人。

本学科研究目前包括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及应用、社会语言学和现代英语研究3个主要研究方向。

(二)主要问题

1.师资数量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学科带头人缺乏。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多数达到硕士。从学缘结构看,川渝两地人数较多,其他高校人数教少;从职称结构看,副高及以上职称仅占27%,况且年龄偏大,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乏。

2.学科建设滞后,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需加大力度。

3.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4.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规范亟待上水平。

5.教学改革遭遇体制机制性障碍。

6.办学经费不足,特别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英语专业的自身发展。

7.教职工待遇普遍偏离期望值。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及学校新一轮内部体制改革。新一轮内部体制改革,学院领导和科级干部调整,以及学院内部改革,搭建起管理的基本框架。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人尽其能人负其责的人事制度和注重贡献、绩效优先、激活体制、有利发展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分配体系。这都将为学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外国语学院主要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研究生培养方面

1)申报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翻译硕士办学资格将对我院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2)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情况将给研究生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3)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面临巨大压力。在“十二五”期间,现有的6名教授中的4人将全部退休,要集全院之力为中青年教师提供科研和教学平台,为他们竞聘高级职称和研究生指导教师提供帮助。

2.专业建设方面

1)我院将在2010年迎来教育部“英语专业评估”,这对我院的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是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将迎评促建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将“英语(师范)”专业建设,争取将其建设成为重庆市特色专业。

2)日语专业将在2012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该批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就业率对日语专业的长期建设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日语专业的建设也是“十二五”期间学院面临的挑战。

3)英语(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建设和专业申报将是学院“十二五”工作的重点之一。本专业方向将在2012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他们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检验我们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的标准和挑战。

4)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就业率、考研率等主要指标。“十二五”期间,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我院面临的一大挑战。

3.人才培养方面

1)职称结构失衡和正高职称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目前,我院有教授6人,副教授26人,讲师59人。近三年,无一名新增副教授,未来三年,4名教授将年过六十。职称结构的失衡和正高职称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将成为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最大挑战。目前,重庆市其他高校中与我们实力相当的外国语学院中,重庆交通大学有6名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有4名教授,对我院已经形成了挑战。

2)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较少。我院现有博士3人,在读博士7人,与西南大学(25名博士)和四川外语学院(12名博士)的差距较大。若要达到重庆市内和西南地区一流外国语学院的水平,还需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建设力度

4.教育教学观念的碰撞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三、“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立足于新形势、开拓新思路,寻求新突破,进一步夯实英语专业的师范教育,积极构建“英语+技能”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特色之路,努力打造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外国语学院。

(二)发展思路

适应经济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以专业教学为龙头,以公共外语教学为重点,以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把学院建设成以教学为主、在西部地区和全国的师范院校中享有一定的声誉的学院。

1.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立足于新形势、开拓新思路,寻求新突破,经过努力,进一步夯实英语专业的师范教育,积极构建“英语+技能”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特色之路,努力打造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外国语学院。

2.改革与建设同步推进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推进创业教育,创立学院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

(三)发展目标

大力夯实英语师范教育,积极构建“英语+技能”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特色之路,努力打造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外国语学院。把学院建设成以教学为主、在西部地区和全国的师范院校中享有一定的声誉的学院。

四、“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具体措施

(一)主要任务及预期指标

1.学科建设

1)在建好已有的2个校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争取获得1个市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下阶段申报英语语言 文学 博士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位点建设。2011年获得日语学士学位授予权,在“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下招收首届日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方向研究生;待条件成熟,积极申请日语语言文学硕士授予权。积极申报翻译硕士授予权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工作。

3)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筹建新专业(德语或法语)。

2.人才培养

1)处理好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英语、日语本科保持现有的招生规模(英语本科260/年,日语本科60/年)。

英语(师范)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及理论。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功,有较流畅的语言交际和一定的口、笔译能力。了解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的理论发展。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具有知识更新的能力。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英语(信息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软件技术基础知识,掌握IT行业主流技术、具有跨文化、国际化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日语专业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了解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日语口头及笔头表达流畅,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各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第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3)研究生招生稳中有升(全日制学术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年),逐步扩大英语专业学位的招生比例,使二者的招生比例逐步达到11

4)切实加大在职教育硕士(包括高师硕士)的招生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在职教育硕士的招生、培养、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扩大在职教育硕士规模,力争达到每年招收50人。

5)增设2-3个硕士点研究方向,如二语习得研究、日语语言文化研究等。

3.科学研究

1)平台建设。着力建好已有的校级研究平台(“现代英语与教师教育跨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建1-2校级研究机构,如英美文学研究所、翻译与文化研究所等。

2)科研项目。力争获得1-2个国家级项目;每年获得1-2项省部级项目,若干校级项目。

3)每年发表论文80-1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不低于10%;在“十二五”期间出版专著3-5部,教材3-5部。

4)力争举办2-3次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

5)建立科研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讨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根据专业特色组建学术研究梯队,有计划地申报各级科研项目。

4.队伍建设

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建设一支教育理念新、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使专任教师数(含外聘教师)、生师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均达到国家标准。

通过引进和在职培养相结合,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15%。进一步梳理队伍结构,构建新型的教学科研团队,逐渐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

5.对外合作及学术交流

1)继续抓好现有的2个学生出国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2)与国外1-2所大学合作办学(目前正与英国谢菲尔大学英语学院商谈联合培养研究生事宜)。

3)积极开拓新专业(日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6.服务社会

1)继续组织实施好本科生“三下乡”、顶岗实习、教育实习等活动。

2)充分利用老校区有利的地理位置,引导、组织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如定期举办三峡广场英语角、农民工子女义务家教、积极参加各类大型活动,如国际、国家、省级学术会议、展览会、体育比赛等的礼仪、翻译活动。

3)积极引导、组织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主动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联系,在暑期义务举办英语教师培训班活动。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领导班子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以致用,能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武器。大兴自学之风,倡导教师互相听课。

2.内部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

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以学校新一轮内部体制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学院内部改革。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制订学院分配方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建立导师遴选制、学生遴选制竞争淘汰制等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

3.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按照完善梯队,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打造名师的思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1)为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通过引进与培养的方式,提高中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进修、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继续引进英语、日语专业的博士、教授,充实和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加强在职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特别是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3)聘请2-3名校外知名学者担任本学科的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  

4)继续实施人才工程,构建院、校、市级教学名师培养机制,精心打造教学名师。自2008年,学院已推出首批9位名师,今后每两年学院进行一次名师评选活动,为教师成名、成家搭建平台。

4.科学研究

1)围绕学院拥有的8个硕士点研究方向和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整合学院现有的科研力量,争取在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功能文体学、教学理论、翻译理论、英美文学等领域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组织好科研项目的规划、申报与管理工作,瞄准一批重要、重大的研究课题,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攻坚克难,争取在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积极为中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创造条件,如继续实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科研创新团队”等活动。

3)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科研奖励机制,加大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4)积极举办、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

5)积极开展“3231教学科研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个人、集体予以表彰、奖励。“32”指的是“每学期读2本学术著作,订阅2本学术期刊,参加2次学术活动”;“31”指的是“每学期撰写1篇学术论文,参加1个教改项目,间周1次教研活动”。学院将间周举办一次学术活动,由学院系部与研究生部共同承办,每次活动安排3-4名主讲人,由各系、部主任、研究生导师负责组织实施,并做好活动记录。

6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争取与国内1-2家外语类核心学术刊物展开合作与交流,为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提供有利条件。

5.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

1)加大英语、日语专业以及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力度,鼓励教师申报各级教改项目;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思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英语教师教育、日语语言文化和英语(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2)力争建设1个市级特色专业,1-2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翻译、英美文学),1-2个校级教学团队。目前学院已拥有1门市级重点课程(综合英语),1个市级教学团队(英美文学课程群教学团队),1个校级特色专业(英语),2个校级教学团队,2门校级重点课程(综合英语和语言学)和1门校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

3)抓好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日语专业教材以及大学外语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尤其是重点关注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英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随着国内一大批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立以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质量的职业英语系列教材的需求更加迫切。为适应社会需要,学院将组建一支精干的教材开发团队,争取在近期内出版一系列高质量的职业英语系列教材。

4)切实加强系、部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基层单位的教学中心作用。定期举办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如举办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研究课、教学观摩课、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教研活动,搞好两年一届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和教学优秀奖的评选工作、每年一次的多媒体授课竞赛和教学软件竞赛。

5不断改革和完善学业评价手段,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6.其他方面

1)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有关教学管理和监控方面的实施办法和措施,如党政领导、教研室主任听课制、青年教师导师制、平行课程集体备课制、教师听课制、精品课程示范课、学生网上评教、名师工程等,实行督导评分评价、同行评议、网络评教、评学。教学监控措施包括领导评教 、教学督导组专家评教、教师互评、学生座谈会、师生交流会、学生评教等。

2)加强学院电教设施、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学院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源库,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服务。

3)巩固和加强现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根据实际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一批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以满足英语(信息技术)、日语专业的教学实习需要。

4)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继续与重庆市外事办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定期地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到有关外资、合资、政府部门做国际会议、国际汇展的口译、导游、礼仪等服务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实践活动,如“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大学城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节、短剧汇演、教学技能比赛、翻译实践、桥牌实训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加强就业指导。继续实施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活动,如考研辅导、毕业生咨询、就业意向调查、模拟招聘会、网上发布毕业生信息等。

五、问题与建议

(一)针对外国语学院的情况,学校应给予大力支持。

(二)针对外国语学院的情况,学校应给予更为灵活的政策。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

关闭

院办电话(TEL)023-65362742
院办传真(FAX)023-65362704
版权©2020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