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关于公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通知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4-22


各培养院校: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经专家组研制,反复征求培养院校和相关专家意见建议,并经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请各培养院校组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真学习,参照执行。


附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2019522



附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以下简称论文)是综合考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学习和研究工作结果的关键环节,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依据,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概述


论文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完整、系统和规范的研究工作成果。撰写论文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应注重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规范地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完成论文所需工作量不少于半年。


二、选题


论文选题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际,关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重要问题,致力于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教育实践的改进。


论文选题须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学专业领域和方向一致,不得涉及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


论文选题应结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专长、兴趣和实践体验。


论文题目表述应规范、清晰、准确。


三、文献综述


论文撰写需检索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主题的研究进展,并做出分析评论,以此阐明论文主题的研究价值。


文献综述应紧密围绕论文研究的主题,注重所使用文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对于他人观点的引述与评论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文献综述须以规范格式呈现。


四、研究方法


应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和研究主题的特殊性,合理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阐明研究方法选择的依据,说明在研究过程中如何运用所选方法。应充分理解所选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规范运用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应避免使用单一的研究方法。


五、格式要求


论文由标题、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组成。实验数据、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访谈记录等文件可作为附录。


论文结构主要包括:绪论(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理论与方法、资料与数据分析、结论等。各部分之间应当保持密切的逻辑关系和合理的比例。


论文应以清晰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说明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及对后续研究的价值,解释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推广和实践转换的局限性等)。


论文格式应符合专业文献撰写标准,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应详加注释。论文语句通畅,无语法、拼写和排版错误。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六、不同形式论文基本要求


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论文可采用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


(一)专题研究论文


专题研究是指运用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中专门的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作者的理论或观点,并加以充分论证。其成果的呈现方式为通常意义上的学术论文。


专题研究论文的结构主要包括:


1、问题提出:阐述本专题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简述专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2、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应有清晰的概括,重点分析国内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及拟开展的研究与既有研究的关联。


3、理论及分析(具体章节的展开):确定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问题的内涵、外延做出清晰的说明。


4、资料或数据分析:对相关资料或研究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提炼有关模式或建立相应的关系;资料及数据分析要贴切、合理。


5、结论: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或观点,或在实践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见解要有一定的新意。


(二)调查研究报告


调查研究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规范地运用相关研究方法,对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活动或现象进行周密系统的了解和考察,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从中提炼经验、发现本质,探寻规律,得出结论,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由此形成的研究成果即调查研究报告。


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主要包括:


1、绪论:对调研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重点阐述本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简述本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2、调研方法:针对调研问题,说明问卷编制、个别访谈、调研范围与步骤、资料和数据的来源、获取手段及分析方法。


3、资料和数据分析: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得出明确的结果,并运用数理方法对其进行可信度和有效性的分析。


4、针对以上资料及数据开展讨论。


5、对策或建议:在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并就调研对象存在的问题或者调研结果应用于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对策及建议应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及实效性。


6、结论:系统概括调研报告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及其主要结论,明确提出具有独创性的结论,简要阐述调研成果的实践价值。


(三)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研究是指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具体假设,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并观察和测量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考察这些教育措施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验证或证伪假设,探求教育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规范的书面研究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要求遵循客观、有效、可行等原则,采用科学、规范、合理的研究方法,以提高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要求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说明,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明确研究假设,且对其进行验证,以期揭示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情境中。


实验报告应具有客观性、确证性。实验报告中记载的实验结果能被重复研究并证实;实验报告除以文字叙述和说明以外,应借助图像、图表等说明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各步骤之间的关系,解释实验结果等。实验研究应严格遵守研究道德,严禁对师生的心智和情感等产生任何伤害。


实验报告的结构主要包括:


1、绪论: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本实验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并阐述本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2、实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说明,采用定量研究或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操作自变量,测量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详细阐述整个实验研究过程。


3、实验结果:系统地概括通过实验研究所发现的主要数据或结果。


4、讨论:针对实验数据或结果进行讨论,并明确指出相关教育改革可能的新思路或新见解,展望实验研究对教育现状的改进前景。


5、结论:系统地概括实验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明确指出哪些结论是作者独立提出的,简要描述实验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四)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是指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个体(教师或学生)、典型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组织案例分析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与该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探究某种特殊情况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或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帮助措施,促进研究对象更好发展的研究。案例分析应具有真实性、实证性、典型性,应有明确的问题意识,须结合学理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开发或搜索典型案例,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真实、多方位的描述后,结合相关理论或借鉴他人经验,归纳、分析、解释问题,以期对教育实例进行深度解读,描述性地揭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案例分析报告的结构主要包括:


1、绪论:阐述案例分析的背景及必要性,并阐述本案例分析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2、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阐明选例的方式,即案例是如何选定的;进入现场以及与被研究者建立和保持关系的方式;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关于研究伦理的考虑等。可以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进程,也可以对案例的了解和认识为基础,尝试实施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发展,从而认识措施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3、案例描述:描述整个案例的情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过程、结果等方面,并针对情景中的某几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4、案例解析:分为理论解析部分和评议部分。理论解析涉及案例分析目的、教育理论依据、教育意义等;评议分析涉及案例自评或者专家点评、改进意见等。


5、总结:对研究中的关键元素及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从案例分析的结果中推论出最终的结论,并且对结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做出解释,对案例分析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策略。推论要合乎逻辑。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2022年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院校指导教师研修会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2022年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关闭

院办电话(TEL)023-65362742
院办传真(FAX)023-65362704
版权©2020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