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四川翻译技术沙龙联合创始人张静老师应邀来我院讲学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10-29

10月28日下午,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办的翻译技术专题讲座在大学城校区集贤楼412会议室顺利开展。本次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四川省翻译协会理事、四川翻译技术沙龙联合创始人张静老师主讲,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方路副教授与翻译系主任杨洁教授出席,翻译系部分本科学生以及全体MTI同学参加。

张静老师主讲的题目是:“当我们谈论‘现代翻译’时,我们在谈什么”。讲座分为“现代翻译”的“现代”、“现代翻译”的“翻译”以及“现代翻译”的“现代翻译”三大板块,详细介绍了技术驱动下现代语言服务行业中翻译的对象、内容、范围、方式、标准、工具等相关信息,以及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和标准等内容。

张静老师指出,在这个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阅读学习方式、写作输入方式、交流方式、信息表现方式、语言与翻译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翻译”的“现代”也由此凸显了出来。随后,张静老师以“翻译是否会被机器所取代”的问题切入到“新时代译者所面临的挑战”这一话题。她以2020年6月召开的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以及微软旗下即时通讯软件Skype为例,介绍了语音识别技术支持下机器翻译在具体场景下的应用,向同学们解释了多语言自动转换这一技术背后的原理。在谈到机器翻译技术发展史,张静老师以华为内部机器翻译平台为例,介绍NMT(神经机器翻译)使得人类社会99%的跨语言信息转换成为可能,这一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信息挖掘、舆情分析等领域。此外,张老师还谈到,虽然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引擎发展迅猛,但目前仅适用于语料同现率高以及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她结合Mobius等新一代翻译产品等案例,说明当前机器语音识别翻译技术虽日趋成熟,但仅能达到可阅读、可理解的层次,译文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接着,张静老师谈到技术驱动下传统语言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在此背景下翻译对象、翻译内容格式、翻译流程、技术驱动下的翻译流程、翻译标准(现今广泛使用LISA QA Model)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张老师从广义和狭义(翻译学科)两个层面对“语言服务”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她认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语言服务的多元化,使其不再局限于与翻译相关的特定行业,譬如还出现了如SEO(搜索引擎优化)、游戏本地化等新兴行业。因此,语言服务产业分工更为多样化,并直接催生了本地化工程师与语言服务咨询师等新兴职业。

在“现代翻译”的“现代翻译”板块中,张老师首先以2017年度EMT(European Master’s in Translation)能力框架为例,说明了技术赋能与服务意识对于成为新时代译者的重要性。接着,她从华为技术翻译工程师的招聘要求出发,从职业化准备角度,从语言服务企业的岗位配置、语言服务所需要的职业化素养以及语言服务需求方对翻译人员的资质要求三个维度阐述了翻译专业学生在校提升语言文化(口笔头双语能力、翻译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团队协作与职业规范)以及信息素养(搜索能力、办公自动化软件与翻译技术)这三大技能的重要性。

张老师指出,国家的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建设给新时代译者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她以翻译已被四川省政府列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例,说明现阶段翻译岗位人才紧缺,需求量大。同时,她还给出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翻译服务指导价列表,直观地向同学们展示了翻译工作报酬情况,以此激励同学们努力成为“一专多能,勤奋好学”的技术赋能型专业翻译人才。在讲座接近尾声之际,张老师回到之前“翻译是否会被机器取代”的话题。她表示,技术并不会取代人,但是会用技术的人一定会取代不会用技术的人,只有技术赋能型翻译人才能够适应现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

杨洁教授在活动结束之际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与精彩总结,同时对张静老师表示了衷心感谢。本次讲座让我院师生深入了解到了语言服务行业在科技驱动下所发生的重要变化,为我院翻译系广大本科学生及研究生的翻译专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素养提升带来了很多建设性启示。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开展2021年教学示范观摩月活动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会

关闭

院办电话(TEL)023-65362742
院办传真(FAX)023-65362704
版权©2020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